「今年2月,國家衛計委再推異地結算,將新農合跨省就醫聯網結報范圍從8省擴大到31個?。▍^、市)。騰訊在其中再度扮演了“連接”的角色。騰訊與國家衛計委異地就醫結算中心簽署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農合)跨省就醫聯網結報合作框架協議》,使用微信支付的用戶可以在大部分?。▍^、市)的定點醫療機構享受跨省醫療支付服務?!?/div>
這次合作進一步增強了騰訊在醫保支付上的連接能力,尤其是將其支付功能的使用場景擴展到新農合跨省就醫。讓人側目的是,騰訊除了與衛計委合作擴大新農合應用的同時,與人社部門的合作也在各地加速進行中。
「來自騰訊方面的數據,自去年9月在深圳啟動試點至今年2月份,微信醫保支付至今已經在深圳落地13家醫院,四川、河南、黑龍江、陜西等全國11省21市也將逐步實現微信醫保支付;同時,微信醫保支付的應用場景也從醫院走入藥店,廣西南寧市民已可在35家藥店用微信刷醫保買藥,未來可觸達廣西全省的4000多家藥店?!?/div>
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復雜,雖然國家已經著手推動醫保整合的問題,但依然在管理部門、統籌層次、籌資方式、補償水平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不過一直嚴守連接通道的技術中立定位,給了騰訊實現超部門界限以及超整合進度布局的可能性。
醫保移動支付作為未來的發展趨勢,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目前,藥品、診療等服務已經都可以實現初步線上化。并且當互聯網醫院引起官方濃厚興趣之后,有越來越多的聲音呼吁將線上醫療服務納入醫保報銷范圍。一旦線上服務納入醫保成為現實,醫保移動支付將是水到渠成。如果考慮到騰訊的龐大用戶基礎,那真是一個亮瞎人眼的未來。
騰訊沒有談及過有關醫療的商業模式,但曾經表露過以支付為基礎建立起來的生態系統:人社部門為醫院開通移動醫保支付權限;微信支付則接入人社部門的醫保支付與結算系統,并整合到微信第三方支付中心;第三方開發者則為醫院建設信息化的管理后臺,對內連接醫院院內信息系統,實現醫保費用計算,對外連接微信支付平臺。
不過,就算只是做支付通道,醫保移動支付也是件路途不平坦的事情,何況身旁還有支付寶在虎視眈眈。且不提技術安全的高標準,跨人社、醫院多機構的協調、對接本身就非常復雜。而且,由于醫保的管理體制,醫保移動支付的推進速度、實施深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管部門的態度。
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可能醫保移動支付實現起來的根本難點在于,按照中國醫療服務市場現在的運行邏輯,醫院極度強勢,醫保雖然掌握著支付權,但卻話語權微弱。換句話說,無論未來趨勢怎樣,至少現在醫院都是醫療服務體系的核心。
圈地運動受挫,單點突破高效
在騰訊2月份披露的數據中,目前已經有近2萬家認證醫院開通了公眾號。其中,全國的三甲醫院中80%開通了自己的公眾號,60%的公眾號提供掛號、電子病歷查詢、診間支付等實用的功能和服務。并且通過與合作伙伴一起,騰訊平臺上的在線掛號服務已經覆蓋了189個城市的1547家醫院。
某醫院的公眾號頁面
騰訊的這個“智慧醫院”服務開始于2014年中期。當時,與智慧醫院模式類似的掌上醫院在全國遍地開花。包括支付寶的未來醫院計劃,也是在2014年中期上線。那時候,還是BAT光環附體的年景。人們紛紛揣測,當支付寶和微信前后腳加入戰局以后,掌上醫院將重演打車行業兩強爭霸的戲碼。整個競爭也將在燒錢補貼中奠定格局。
確實,騰訊和阿里在此后小半年的時間里帶頭掀起了一場“圈地運動”,爭相將醫院圈入自己的平臺。根據當時的資料,業內各家對“XX醫院”的預期大抵是一樣的:通過互聯網優化就醫流程,提高就醫效率,改善就醫體驗。后來的實踐證明,這個預期沒有錯。來自騰訊方面的數據顯示,在深圳試點當中,使用微信醫保支付能為患者平均節省46.3分鐘排隊等候時間。
但中國醫療的核心痛點,從來不是夠不夠快的問題。幾乎所有走進醫院大門的人,腦海中都只有兩個字:專家。當生活質量、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后,中國人對醫療質量表達了前所未有的關切。然而,由于整個醫療資源的不均衡,僅信息手段的應用無法滿足這個現實需求。
也是從2015年開始,一場圍繞著是否“得醫生者得天下”的大辯論在整個互聯網醫療行業蔓延開去。如今再來回顧,也許這已經不成為問題。但當時這個爭論前后持續了幾乎一年的時間,可見這個問題對當時從業者的困惑程度。騰訊在這個時候既沒有表態、也沒有站隊,而是蜻蜓點水般的向市場推出了一款由騰訊夢工廠孵化的醫療硬件產品:糖大夫血糖儀。
糖大夫在糖尿病管理方面沒有給出比市場已有模式更好的解決方案,但卻給騰訊帶來了意外的收獲。雖然短時間內信息技術推動全局性變革幾乎不可能,但憑借騰訊強大的資源和能力,單點突破的速度和效果卻非常好。糖大夫很快獲得了與貴州省衛計委合作的機會,得到了丁香園、眾安保險優質資源的支持,而且在不久前又收獲了以慢病見長的跨國藥企禮來的青睞。
在這樣的基礎上,糖大夫獲得了全面升級。騰訊公司副總裁丁珂當時談到,糖大夫在貴州的實踐驗證了騰訊用互聯網技術提升醫療服務的思路,并系統形成了“騰愛醫療”的戰略愿景,包括糖大夫、騰愛醫生、金融醫保和健康大數據。
隨著騰愛糖大夫在貴州、醫保移動支付在深圳、智慧醫院在四川的悉數落地,騰訊通過單點突破在醫生、醫保、醫院等環節收獲了越來越多來自醫療行業的正向反饋。相比動輒“千”、“萬”的數字,騰訊在各地對醫療服務的實質性參與反而在后續的擴張中提供了更有效的幫助。
但現在更關鍵的問題來了,騰訊究竟打算在醫療領域參與到多深?
置身事外,還是深度參與
作為一家平臺型的信息技術公司,在面對醫療行業時,騰訊一直在努力“置身事外”。這也是連接一切思路的精髓所在:你們上,我掩護。
比如,騰訊公司副總裁王波曾把互聯網+人社描繪成一個產業風口。面對這個風口,騰訊的選擇是向合作伙伴開放用戶觸達、產品、技術等三方面的能力。就像在醫保移動支付上所做的那樣,騰訊做通道,合作伙伴做事情?;蛘呦耱v愛醫生的做法,幫助醫生建立公眾號,成為醫生、患者之間連接的橋梁。
“置身事外”的邏輯當然可以理解,騰訊的優勢是在技術層面,醫療則是其完全不擅長的事情。但問題在于,在醫療領域單純的信息技術服務,幾乎被所有互聯網醫療創業公司證明是一個失敗的思路。所以,轉向線下實體服務已經是全行業的趨勢。即便沒有建設醫療機構,也在全力整合線下醫療服務的能力。而背后的深層邏輯就是,所有人都清楚意識到深度參與醫療產業的必要性。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轉型?為什么單純的信息技術服務難以奏效?根本原因是在于,中國的整個醫療服務體系正處在極度巨變當中。
在一個成熟穩定的商業體系當中,比如美國,醫院、醫生、保險、藥廠、PBM等都有各自非常清楚的職能和商業模式。但在中國,醫療機構的角色定位正在重新確認,患者的就醫習慣需要重新塑造,商業保險的崛起很有可能沖擊基本醫保主導的格局。所有玩家都在變化的結果就是,信息技術的絕大多數連接都是無效的。
以最常見的醫患連接為例,醫生正在從??妻D向全科,體制內過渡到去體制化;而患者則正在從有病去醫院就醫,轉向日常的健康管理。尤其是互聯網醫療的這種連接之所以難以奏效,并不在于在線診斷的障礙,而在于現有醫療資源倒金字塔形的配置使得互聯網醫療沒有強大的基礎醫療作為支撐。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現在獨立掌控醫療資源變得越來越受重視。
再有,轉型期很難形成清晰的產業分工。各個主要玩家的職能分工都并不清楚,那么信息技術服務就更能難以明確職能。這一點可能在微醫的演變中,體現得最為明顯。騰訊也是微醫的主要投資者之一。
微醫最初以掛號服務起步,進而衍生出了患者與醫生的連接服務。微醫的創始人廖杰遠當時曾反復強調一個詞“匹配”,他認為互聯網最突出的地方就是高效匹配。但現在來看,微醫已經遠遠突破了匹配的界限。微醫不僅通過互聯網醫院的建設深度綁定醫院,而且自建支付體系打造ACO模式。尤其是100家全科中心的規劃,讓微醫徹底轉型成為醫療服務提供商。
現在,相同的抉擇留給了騰訊。
騰訊當然可以繼續堅持“連接一切”,將自己在醫療、醫保、醫藥領域的涉入控制在技術服務層面。這就意味著騰訊在醫療領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整個行業的轉型進程。而另外一種選擇則是成為深度參與醫療行業的玩家,這對騰訊的挑戰顯然更大。不過,騰訊在深圳的鄰居平安,為它提供了“外行”深度參與醫療行業的先例。
平安重金投入線上問診、線下機構,而且、醫保、影像、云服務應有盡有,完全是一種自成一體的模式。平安一直希望復制美國的凱撒模式。尚沒有充分證據能夠證明平安的模式能夠取得成功,但卻可以清楚的看到,一旦深度參與就只能“越陷越深”。
騰訊的邊界
馬化騰說,在改變醫療上,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可以做很多事情,其實也就意味著騰訊可以做很多事情。這其中可能就會包括很多不止于“連接”的事情。
當下,雖然各種新的醫療模式都沒有成氣候,但它們確實展現了非常多讓人興奮的可能。比如民營醫療的快速發展,大大加速了市場化的進程;遠程醫療的逐漸成熟,極大的拓展了優質醫療資源的覆蓋范圍等。尤其是進入“十三五”以來,國家醫改的力度驟然提升。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許多方面感受到。且不提醫藥分開、分級診療、藥品采購等宏觀政策,單從細節之處,比如《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醫師執業注冊管理辦法》等法規的修改;電子病歷、遠程醫療、人工智能、醫療器械網絡安全等新規的出臺;影像診斷中心、醫學檢驗實驗室、血液凈化機構、病理診斷中心等獨立設置醫療機構標準和規范的發布等,都明顯體現出了醫療開放的態勢。
總體而言,醫療改革所呈現出來的趨勢,是醫療資源由公立醫院向外的釋放。這種釋放既包括醫生的釋放,又包括職能的釋放。伴隨這種釋放的,是患者和資金流向的改變。
馬化騰在過去兩年兩會期間談互聯網醫療時,更多談的都是被投企業,以及如何幫助被投企業獲得更好的平臺、更多的應用場景。但其實對于非公立醫療服務機構而言,可能非常關鍵的一點是如何能夠承接體制改革中釋放給市場的資源。比如如何聚攏走出體制自由執業的醫生,如何讓即將流出的處方流向自己的平臺等等。
關于這些,馬化騰和騰訊官方都沒有做出過細致的闡述。而從過往的經驗看,騰訊未來的選擇很有可能來自一些現在看來微小的嘗試。
比如馬化騰談到可能購買醫療相關知識產權,甚至說這件事從公益的角度都值得做。由此可見,在馬化騰看來,權威醫療資訊的需求是多么迫切。而一旦做起醫療IP,就很有可能獲得超過公益價值之外的商業價值。美國有WebMD,中國有丁香園,都是醫療資訊開始深入到了醫療產業內部。
再有,早在與四川華西二院合作智慧醫院的時候,騰訊就已經透露,他們將會在智慧醫院中啟動在線問診。換句話說,騰訊已經早早加入了互聯網醫院大戰的行列。而隨著智慧醫院覆蓋范圍的擴大,騰訊很有可能在未來互聯網醫院的格局中占有重要一席。
此外,騰訊有可能參與線下醫療機構的建設嗎?不能否定太早。近期可以看到,騰訊參與投資并控股了一家小的醫療公司。這家公司的主要發展業務之一,就是提供診所服務。不久前,很多人為美國的未來診所Forward著迷。而在中國,這樣的診所有沒有可能率先來自騰訊?
對于騰訊來說,雖然短期內無法帶給醫療全局性改變,但實踐已經證明他們可以快速在單點中取得有效突破;騰訊恐怕并不愿意太深入的涉及到醫療產業的內部,但之前“置身事外”的姿態卻也無法滿足改變醫療現狀的需求;獨立掌控醫療資源是種難以抗拒的誘惑,但很有可能在其中越陷越深。
對于強大的騰訊而言,最難的也許是掌握邊界上的分寸。
上一頁:
防偽碼兩會閉幕!這20件大事,將改變你的生活!
下一頁:
一“碼”通:二維碼防偽標簽的市場有多大?